盈嘉互联创始人王佳是大学教授出身,交谈中透着科技工作者特有的严谨和求实。她开玩笑说,有时投资人表述不准确的地方都忍不住纠正,连合伙人都劝她不要太较真。
创业对于王佳来说,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最优选择,毕竟在学校里教书,钱不多但足够生活,更不需要承受经营企业所需面对的巨大压力,但王佳很笃定,因为现在的她更加有能力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进步,正在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王佳带领盈嘉团队正在做一件事情:空间数据低成本的快速复用。目前企业自主研发的第三方PAAS平台BOS(Building Operating System),实现建筑空间数据的协同、管理、复用,在国际上都是极具先进性和引领性的。
根据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此前公布的2020年科技发展趋势,“人”和“空间”成为两条主线。这更加说明,空间数据的低成本快速获取和有效使用,将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构成全球企业机构未来战略布局的核心。
为什么空间数据如此重要?
王佳解释说,我们的现实世界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世界,有大量的房子、桥梁、地下工程、车站,这些统称为人类构筑物。在计算机的虚拟世界里,如果可以用标准化语言来定量描述这个由人类构筑物构成的空间,并且让这些信息在更多应用场景得以快速提取和使用,在王佳看来,将极大驱动产业效能的提升,会重构原来的工作方式,企业服务的方式,甚至是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

比如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房子就是每家每户最重要的资产,但关于房子的数据,大多数人是没有的。王佳举例说:“我想买一个沙发,但家里面的几何尺寸我们并没有,我们往往要现场去量。”
然而,空间数据并不仅仅是用皮尺丈量这么简单。人类构筑物不仅有结构、尺寸,还有管线、有设备,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精密的综合体。最简单的一间房子,也要涉及建筑、结构、水、暖通、设备、电气等专业,需要专业工程师用各自领域的工程语言、测量工具以及标准对这间房子进行系统、定量描述,这其中将产生大量、不同格式的文件、图纸和模型,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才能看懂。
“我要在墙上挂一幅画,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都不知道这个墙里面会不会有管道,会不会因为钉钉子把管道打坏了。”王佳说。
即使房子有图纸,但读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图纸也不是一张,有“建筑结构水暖电”不同专业,每一个细分专业都会有一摞图纸来描绘某一个构筑物,画图纸的时候也不是按某个家庭这一个空间作为一个单元,往往是按层来的,分层分区域、分大样分小样。
“就为了墙上有没有管道这一个信息,我们要读很多张图纸,需要非常专业的背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王佳解释说。
空间数据专业壁垒极强的现实问题造成空间数据长时间以来难以被快速、低成本去使用,难以服务和赋能其它产业。王佳称,简单到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复杂如人工智能、边缘算法的研究和应用,如果空间数据瓶颈不能够被打破,这些技术在应用场景里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为什么机器人往往不如我们期望的那样智慧?因为如果没有空间数据支持,机器人只看见了物理空间,但看不懂这个空间,又怎么能够进行真正智慧的决策分析呢?”王佳说道。

王佳带领团队所做的事情,就是打破空间数据的专业壁垒,通过自主研发的BOS系统,将晦涩杂乱的工程类文件、图纸、模型可视化呈现,让普通人、企业、政府机关——每个非专业人士都能更直观地读懂建筑,让空间数据被更广泛地分享应用,在各个领域真正发挥价值。
这是一个数据交互的过程,更是信息化到数字化的过程。“只有通过数字化获得海量数据,才能真正去做智能化的分析决策,才能真正走向智慧。”王佳说。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信息化基础建设是非常成功的,但如何将文件变成数据,这其中需要大量核心技术的研究。盈嘉是中国较早进入空间数据领域的团队之一,因为他们看到了空间数据服务的巨大缺口,需要有能力、有情怀的团队为国家研发这项核心技术。
王佳是很有信心的。和其它国家相比,虽然中国在某一些前沿科技领域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工程基建方面却拥有绝对的优势,因为中国在工程建设中应对的各类复杂问题和应用场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相提并论,这也为中国在空间数据领域的研究积累下宝贵的经验。
盈嘉团队正是基于对建筑工程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性研究领域的长期积淀,打造了BOS这样一款产品来为空间数据做服务。王佳对于盈嘉的技术相当自信:“我们的技术在全球都是具有明显领先优势的。”
从更大格局来看,国家目前全力推动的“新基建”,鼓励加快新一代核心数字科技的自主研发步伐,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传统基建的结合都将成为未来重点建设方向。近日,国家发改委启动“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探索推行云服务支持政策、深入推进大数据融合运用及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盈嘉所做的空间数据快速低成本复用,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注入空间数据的力量,正是国家“新基建”倡导的发展方向。
“新基建一定要打上我们自己的地基,”王佳说,“因为这不仅是中国的战略布局,全球很多国家都制定了数字经济战略,中国不能错过这样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
这也是盈嘉坚持用三年多时间打造PAAS平台的初衷,在新基建到来的时候扎扎实实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做中国的底层技术,让核心技术真正掌握在我们的手上。“打造一款应用产品很容易,可能几个月就上线了,但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底层技术,未来会受到很多制约。”王佳说。
但是,在拿出产品以前,盈嘉要做PAAS的想法在不少人看来有些异想天开,甚至是可笑的。“很多人问我,你们是不是copy别人的产品?有没有外国对标的产品?”这些质疑声在王佳听来非常刺耳。国外同行不相信,国内投资人不看好,没人相信中国的科研团队有能力做底层产品。

王佳很庆幸,盈嘉不仅是一支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团队,更是一支对科研事业抱有深厚情怀和热爱的团队。在产品上市运营之前的三年多时间里,盈嘉有过很艰难的时刻,但盈嘉从未动摇过做PAAS的想法,从未放弃对于底层核心技术的执着追求,因为这支团队始终相信,国家是需要这项技术的,产业的进步更需要科技工作者去推动。
“我们的人生的目标、人生的价值是和国家发展方向吻合的,是和产业进步方向同步的。”王佳说道。
如今,盈嘉自主研发的这套BOS系统,经过三年研发一年测试,已经成功替代了国外产品,服务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和保密项目,得到了海内外市场的巨大关注。“很多海外同行都在问我,产品什么时候出英文版,他们很期待。”说到这些,王佳是非常骄傲的。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王佳说,“别人能做的事你能做,你能做的事别人未必做得了。”
现在,不少国内外同行都在学习盈嘉的概念,王佳说这样很好,因为盈嘉通过自己的成功实践,让企业看到了技术发展的方向,让行业看到前行的方向。王佳更希望给所有中国同行以信心:中国不光能做应用、通过人口红利赚钱,中国可以做最核心、最底层的技术,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也在进步,也有能力领跑行业,引领全球技术的发展方向。